產(chan) 品列表 / products
深圳十多款山寨手機“人體(ti) 輻射”的質量指標,其實並未“超標幾十倍”,真實測出的輻射量實際遠低於(yu) 國內(nei) 和歐美標準。這是深圳市移動通信聯合會(hui) 與(yu) 深圳電子產(chan) 品質量檢測中心完成的一項山寨手機專(zhuan) 項抽檢報告中得出的結論。
近年來,深圳山寨手機快速發展,不但改寫(xie) 了手機產(chan) 業(ye) 的固有格局,也引發了眾(zhong) 多社會(hui) 爭(zheng) 議。在今年的深圳市“兩(liang) 會(hui) ”期間,對“山寨產(chan) 品”的規範發展話題,更引起市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的關(guan) 注和熱議。
深圳山寨手機的質量,到底與(yu) 品牌機的差距有多大?山寨機的輻射量是不是已高到傳(chuan) 言中的“超標二三十倍”?
針對這一問題,前不久,深圳市移動通信聯合會(hui) 聯合*機構——深圳電子產(chan) 品質量檢測中心,對深圳山寨機的“體(ti) 格”——主要的幾項質量指標進行“檢測”。據悉,此次共計從(cong) 通天地、遠望、明通數碼城等手機市場購買(mai) 了多普達、諾基亞(ya) 、日本山水3款品牌機和12款山寨機,根據有關(guan) 行業(ye) 標準,對其zui為(wei) 重要的幾項質量指標或性能,即總發射功率(TRP)、比吸收率(人體(ti) 輻射,SAR)和手機附加費等指標,進行了“PK”——對比檢測。東(dong) 莞市天祥檢測儀(yi) 器專(zhuan) 業(ye) 研發生產(chan) 手機檢測儀(yi) 器
“我們(men) 原以為(wei) 這次抽檢,會(hui) 給‘山寨機’挑出不少刺和毛病。結果讓人吃驚,許多山寨機的質量並不差!”在昨日舉(ju) 行的發布會(hui) 上,發起此次檢測行動的深圳市移動通信聯合會(hui) 秘書(shu) 長唐瑞金如是說。唐瑞金的這番感慨話語,背後有深圳電子產(chan) 品質量檢測中心摩爾實驗室檢測數據的強力支撐。測試指標顯示:在“發射功率”方麵,品牌機比山寨機要好,但12款山寨機功率調整和改動均不大,表明在語音“掉線”等方麵問題不大;在“輻射量”方麵,山寨機與(yu) 品牌機基本一樣,指標約在0.071~0.8瓦/千克,均遠低於(yu) 中國國標(2.0瓦/千克)和歐美1.6~2.0瓦/千克的標準。
“送檢結果顯示,山寨手機的技術參數特別是‘人體(ti) 輻射量’指標,與(yu) 社會(hui) 上有關(guan) 山寨機‘超標數十倍’的傳(chuan) 言相去甚遠,遠遠低於(yu) 國內(nei) 和的標準和要求!”具體(ti) 負責此次檢測的摩爾實驗室總舒巒表示,此次抽檢表明,這批山寨機在“人體(ti) 輻射”等zui重要的技術指標方麵並無大的問題,反而是在有關(guan) 附加程序、功能上可能存在問題。如15款送檢機中,有8款山寨機設有內(nei) 置收費功能,而且並無明顯的收費提示,如某款山寨機內(nei) 置的“私密情話”一項功能,機主一旦觸發這項功能,就可能多次連發高達2元一條的短信。“這類‘陷阱’,主要是有些非品牌手機廠商應某些運營商或買(mai) 家要求設置,需要特別警惕。”他說。
深圳山寨機年產(chan) 超8000萬(wan) 部
業(ye) 界呼籲打破檢測壟斷,讓更多山寨機廠商走上正途
【本報訊】(記者 洪 賓)山寨手機已發展成為(wei) 深圳手機產(chan) 業(ye)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為(wei) 規範深圳手機發展,邁上品牌化道路,必須放開手機入網檢測,打破壟斷;深圳電子檢測中心願助力有關(guan) 廠商將手機入網檢測費降低一半,讓更多山寨機廠商積極進行檢測、認證,並走上“正途”。昨日,深圳電子產(chan) 品質量檢測中心主任鄧誌新為(wei) 山寨手機的未來發展提出了這一建議。
據市科信部門前不久發布的數據,目前,深圳擁有手機整機生產(chan) 商600多家,手機方案設計商100多家,配件商3000多家,藍牙廠家200多家,國包商、省包商1000多家,這條完備的產(chan) 業(ye) 鏈為(wei) 山寨機的迅速擴張提供了非常富足的條件。去年,深圳生產(chan) 的手機就超過2億(yi) 部,山寨機更超過8000萬(wan) 部。
鄧誌新表示,如此龐大的山寨機產(chan) 業(ye) 鏈,既是深圳手機產(chan) 業(ye) 的重要部分,也是亟待予以規範發展的一個(ge) 重要領域。目前,眾(zhong) 多山寨機之所以不願進行申請牌照和進行嚴(yan) 格的質量檢測和認證,主要原因就是手機入網檢測、認證,均控製在國家有關(guan) 部委直屬的檢測機構。這產(chan) 生兩(liang) 大問題:一是檢測周期很難滿足眾(zhong) 多非品牌廠商的新品推出需求;二是一款機多達20多萬(wan) 元的檢測費用,令許多中小廠商難以承擔。
“要有效促進深圳乃至全國山寨手機廠商規範發展,打破一直以來由有關(guan) 機構形成的入網檢測、認證‘壟斷’,是個(ge) 關(guan) 鍵。”鄧誌新向記者介紹,經過10多年的發展,深圳電子產(chan) 品質量檢測中心已發展成為(wei) 全國zui的電子產(chan) 品檢測和認證機構,並是國家認定的少數3C認證機構之一,早已獲得了美國FCC、歐盟CE等認證資格。去年,全國80%的出口手機,均由該中心完成檢測。
“深圳電子產(chan) 品質量檢測中心早已具備為(wei) 各種手機進行入網檢測的技術條件和水平。希望有關(guan) 部門能積極向工信部等部委建議和爭(zheng) 取,讓深圳檢測中心也可承擔手機入網檢測的職能。”鄧誌新表示,以該中心目前的條件,完將手機入網檢測費用降低至約10萬(wan) 元,並將目前長達數月的檢測周期大大縮短,推動深圳山寨機規範發展。